close

前天突然很想念阿嬤的破布子九層塔,
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名字是不是這樣,
反正就是破布子+鹽+九層塔弄成的東西。

小時候我阿公的田裡有種一排的破布子,
有時都會跟著阿公去田裡,
記憶中看到破布子冒出的新芽,我就會用手去碰,
阿公說不能碰新芽,碰了就長不出來了。

記憶中曾幫阿嬤洗破布子,
雖不記得詳細的製作過程,
但對於成品可是記得很清楚,
小孩子嘛~面對剛做好的破布子九層塔就會忍不住撥一塊來吃,
阿嬤會把作好的破布子用袋子包成一包一包冰冰箱,
要吃時就拿出來煎,這樣桌上有一道菜了。
那個味道是永遠忘不了的,
自從上來台北後,就再也沒吃過,10幾年了,依然記得那味道。

用搜尋查了下破布子,
第一篇裡面就有我記憶中破布子的成品樣,
可是那個看起來不是九層塔。

印象中的就跟網址裡面的水盆照、藍色洞洞網上的形狀一樣
http://www.dt3es.tnc.edu.tw/~dt3es/six06.html

查了下網路,只有做好的,沒有人賣生的,
很想買一些生的,叫媽媽做這個記憶中食物...

*

屬於阿嬤的美食還有"鹹粿"(台語),
在屏東的家還有傳統的灶,家裡也有好幾個大蒸籠。
阿嬤每次都會騎著腳踏車載著一桶米到村子某個地方去磨成液體,
然後再載著那桶磨好的液體回家,
之後就是開始弄配料,記得要將熱水、配料倒進去時阿嬤還會叫我攪拌,
等拌好後,要先在蒸籠上放塊布,之後就是把那桶配好的倒進蒸籠,
再把蒸籠放在灶上面,然後開始蒸,
我很喜歡在弄好的鹹粿上拔"皮"吃,
鹹粿因為在煮蒸的過程中會有難免會有氣泡,
於是蒸好的表面上就會有氣泡的樣子,對著"鹹粿"(台語)上的氣泡拔起來,
那就是很好吃的鹹粿皮(名字是我亂取的啦~)

蒸好的鹹粿先等著放涼,然後阿嬤開始切塊,
一部份拿去給大伯父家,然後剩下的我們自己吃。

我喜歡鹹粿煎的酥酥的,然後沾蒜頭醬油,真是人間美味
上來台北後,有時回去還是可以吃到阿嬤的鹹粿,可是現在再也吃不到了

*

除了上面兩種食物,我還特愛阿嬤的肉粽,
阿嬤每次包粽子,我都會在旁邊看,
看著阿嬤很俐落的包完一顆又一顆,
最後放進鍋子裡煮。

阿嬤的粽子料很普通,沒有花生、沒有蛋黃,
但我就是愛阿嬤的粽子,然後再配上蒜頭醬油,一樣又是人間美味

*

以前在屏東時,因為爸媽工作較忙,所以幾乎是阿嬤在照顧,
早上是阿嬤叫我起床,把我叫起床後他就會開始去炒飯給我吃,
阿嬤的炒飯就是飯、蛋,有時會加蔥,
阿嬤的炒飯很簡單,但卻是很美味,
即使每天早上都吃著阿嬤的炒飯,但都不會膩。

*

記憶中阿嬤常煮高麗菜湯,
阿嬤的高麗菜湯也是很簡單,就高麗菜、小魚乾、薑絲,
因為阿公沒什麼牙,所以阿嬤會把高麗菜煮的有點入口即化,
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關係,
我發現我在外面吃火鍋,我都會習慣先丟高麗菜,但高麗菜卻是最後吃,
這樣高麗菜就會有入口即化的感覺,而且湯也會變的甜甜的。

*

這些美食,現在是不管怎麼樣都吃不到的,
即使有相似的,但不是阿嬤弄得,就永遠少了阿嬤的味道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